成人高考语文试题__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5-03-30 0条评论
在求知的征途上,成人高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许多追梦者跨越学历门槛、实现自我提升的桥梁。其中,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作为检验考生文学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历来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备考策略,以期为广大考生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他们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
一、真题概览:洞悉考试脉络成人高考语文试题涵盖面广,从古诗词鉴赏到现代文阅读,从文言文翻译到作文创作,无一不考验着考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历年真题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考察,也有对现实生活热点问题的敏锐捕捉。通过细致分析真题,考生可以把握考试的大致脉络,明确复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解题技巧:精准把握得分点面对繁多的考点,掌握高效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在古诗词鉴赏部分,要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现代文阅读则需注重整体感知与细节分析相结合,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文言文翻译则需掌握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至于作文,则需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方能脱颖而出。通过针对性练习,考生可以逐步提升解题与准确率。
三、真题演练:实战模拟提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题演练是检验复习成果的最佳方式。考生可选取近五年的成人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考试环境进行实战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答案的正确性,更要关注解题过程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复习策略。通过反复练习,考生可以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减少临场紧张情绪。
四、答案解析:深度剖析,融会贯通真题的答案解析是考生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解析的深入研读,考生可以了解命题人的出题意图与解题思路,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考点。同时,答案解析中的答题模板与技巧总结,也是考生提升答题规范性与得分率的重要途径。考生应将解析中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心态调整:保持平和,自信应考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面对成人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关卡,考生需保持平和的心态,既不过分紧张焦虑,也不盲目乐观轻视。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与高昂的斗志。在考场上,更要相信自己,冷静分析,自信作答,用实际行动诠释“有志者事竟成”。
回望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的探索之旅,我们不仅是在追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在塑造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真题与答案,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更是自我成长的见证。愿每位考生都能在这条道路上,收获满满,成就非凡。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成人高考的征途上,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1年江苏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 本文江苏成人高考网根据《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收集整理了2021年江苏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的相关内容,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具体如下:
选择题
1.下列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A.设问
B.夸张
C.比拟
D.反问
2.下列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A.比喻,夸张
B.夸张,反问
C.比拟,反复
D.反问,对偶
3.下列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A.比喻,夸张
B.对偶,比拟
C.对偶,夸张
D.反问,比拟
4.下列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A.反复
B.夸张
C.比拟
D.反问
5.下列各句,没有结构混乱的一句是()。
A.神话乃是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现在就来看看这篇神话是产生在什么样的时代呢
B.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C.李提摩太在“意见书”中说了一通“教民、养民、安民、新民”的漂亮话,把自己打扮成活像一个外国的康有为。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大家庭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参考答案:ADBAD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小草和绿洲阅读答案 2012年。辽宁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 阅读答案
小草和绿洲的故事,我们分享的资料里有的。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专升本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大专业课的学习资源,适合想自考的学生,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专升本资源实时更新
链接:
pwd=2D72
提取码:2D72
201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
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 b)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战国策》
3.下列各句中,“服”字作“佩带”解的是(a )
A.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D.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4.“望洋兴叹”一语出自( b)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c)
A.明杂剧
B.说唱文学
C.元杂剧
D.传奇
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 b)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排比
7.《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b)
A.屠格涅夫
B.契柯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 d)
A忙
B.迅速
C.竭力
D.屡次
9.《国殇》选自( a)
A.《九歌》
B.《九章》
C.《诗经》
D.《国语》
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d)
A.《淮海词》
B.《漱玉词》
C.《清真词》
D.《稼轩词》
11.“逝者如斯”一语出自(c )
A.《醉翁亭记》
B.《前赤壁赋》
C.《论语·子罕》
D.《孟子》
12.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b )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13.《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下列哪国的作家(b)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4.《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 c)
A.语言学家
B.文学家
C.美学家
D.表演艺术家
15.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a)
A.《女神》
B.《北方》
C.《红烛》
D.《死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论语》是一部记录__孔子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17.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的作者是__郁达夫.
18.《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战国策_》。
19.《红楼梦》今传本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__曹雪芹__.
20.在晚唐诗坛上,_李商隐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21.赋是__汉_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
22.曹操《短歌行》:“__青青子衿__,悠悠我心”。
23.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_无语东流_.”
24.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江南游子_.”
25.“吾归破贼,必灭楼兰,此矢所以志也”是__南霁云__的誓言。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搀扶的人
2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行:行为
28.望洋向若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2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对当、相应
30.奉而献之厉王。
奉:捧着
31.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再:两次
32.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衣:使---穿衣
33.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
识:记忆 记住
34.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恨:遗憾
35.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固:本来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来即我谋:他来是为了和我商量婚事
37.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为之所:不如早点为太书作出安排
3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3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
凌万倾之茫然:漂浮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
40.王好战,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战喻:请让我拿战争来作比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谏逐客书》是汉赋文风的先导?
答:本文综合运用了铺陈、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这正是后来汗赋大肆铺陈、极力藻饰文风的主要标志性特点。
42.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中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答:“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简言之,中国固有的文明的实质是:人吃人。
43.《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答:作者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民与种树的道理一致。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其天者全”,治民也要顺乎民情,不能扰民不息使其不得安宁。郭橐驼的观点,实际上表明了柳宗元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客观上揭露和批判了唐朝统治者政乱令繁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44.简要概括《炉中煤》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炉中煤》强烈抒发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诗人把祖国比做“年轻的郎”,倾诉了火一样的眷恋之情,诗人自喻为“炉中煤”,并通过自己黑奴出身的诉说,表达了诗人爱国热情在黑暗的现实中遭到长期压抑的苦闷;反映了诗人与新生的祖国一起扬眉吐气的喜悦及决心为祖国献身的情感。
45.《麦琪的礼物》中,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答:明线是德拉卖头发为杰姆买表链,暗线是杰姆卖金表为德拉买发梳。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狗赢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6.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4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48.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阅读《蜀相》一诗,回答文后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49.说说本诗颔联中的“自”、“空”二字的含义。
自”、“空”二字互文见义,是写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弦外之音是表现诗人惆怅感慨:祠堂虽然春意盎然,但先哲已逝,时过境迁,如今遭逢乱世,再无孔明那样的济世英杰。
50.分析本诗颈联、尾联的思想含义。
后四句由写景转入叙事并借以抒情。五、六句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又流露出对当今统治者不能像刘备那样求贤若渴的不满。七、八句一面惋惜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表达追思之意,同时借前贤功业事迹以自勉,愿尽忠报效国家。
51.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
(三)阅读李大钊同志《今》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会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和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在世界上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5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是什么论证方法?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成人高考语文试题__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文地址:https://www.xsunya.com/baoming/1314.html
标签:
- 本站介绍
-
小笋芽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 搜索
-
-
- 最新文章
- 热门文章
- 随机阅读
- 随机tag
- 友情链接
-